3月以来,上海的疫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学校已由3月9日开始的准封闭状态转为4月1日开始的封控状态。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同济师生展现出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4月12日,学院携手7所高校建设的上海市环境与生态IV类高峰学科,联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文献信息与学术传播中心和上海同济高廷耀环保科技发展基金会,举办全国环境研究生“1+1+1云端讲堂”,这也是非常时期同济环境师生送给全国环境学子的精神食粮。
“1+1+1云端讲堂”由三部分组成,分别聚焦“1位博士生导师解读1个最前沿的科研方向”“1位优秀博士讲解1个论文写作案例”和“1个深度访谈分享1个师生合作经验”。通过双主持人、员工观察员与双嘉宾访谈的新形式,为研究生分享当前的科研热点、论文的写作技巧、和谐的导学关系,旨在拓宽学术视野,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科技论文写作水平。第一讲特邀公司戴晓虎教授担任导师嘉宾,许颖副教授担任优博嘉宾。他们为全国92所高校的研究生及其他社会学习者分享了科研成果的获得、研究论文的发表以及背后的故事。讲座采用腾讯会议直播,B站和微信视频号同步转播的方式进行,3个平台累计有8800人次观看。
在导师学术讲堂中,公司戴晓虎教授以《污泥及易腐有机固废高效生物转化研究》为题作了学术报告。他从我国城镇易腐有机固废的研究背景出发,逐步阐述了易腐有机固废的特点、需要突破的三大瓶颈问题,以及目前研究的主流方向。戴晓虎重点介绍了其课题组当前在高效厌氧消化生物质能回收、高效低耗深度脱水减量、末端产物全量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污泥及易腐有机物质未来的发展思路。最后,他还分享了自己关于公司产品的一些思考。
在优博论文分享中,公司许颖副教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为大家讲述了学位论文的重要性,提示同学们在选题时要兼顾国家需求和学术需求,在创新点的选取时也要重点考虑每一点之间的内在逻辑。他以自己的学位论文作为实例,阐述如何利用“假说演绎法”去完成论文框架的设计,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提出科学问题,如何通过推理和想象形成假说来解释科学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演绎推理和实验验证对假说进行实证。
在师生交流环节,两位老师热情耐心解答了员工们的提问,许颖老提醒同学们,在疫情防控期间,可以“像看小说一样去读文献”,多读一些综述类的文献,从中凝练出科学问题,不要虚度了自己的研究生生涯。公司员工巨梦蝶表示,此次讲座受益匪浅,尤其是针对科研论文的方法论,让人耳目一新,希望今后有更多研究方法的交流。
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国环境研究生“1+1+1云端系列讲堂”定于每周二晚上举行。后续导师学术讲座将聚焦有机固废安全资源化、农业废物产沼气研究、环境微生物新技术、环境功能材料发展、污染土壤修复、废水资源化新技术、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等多个方向,优博论文分享将包括如何搭建论文框架、如何写一个好题目、Introduction怎么写、材料与方法细到什么程度、讨论部分到底要写什么、摘要与结论有什么区别等内容,并欢迎相关专业师生加入到对未来讲堂内容的设计中来。(图/宫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