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昌篇
行千里,始于足下,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到达目的地;望星空,怀抱远大理想,以追寻与探索的热情才能指引实践的成功。作为环境保护的建设者、“双碳”政策的领头羊,15vip太阳成环境科学-会计学的员工们自然少不了生态环境实习,躬身亲历,方知理论之源、化用之道。2024年7月18日,在15vip太阳成环境科学系系主任邱老师,环境科学系李少林老师和班主任郭茹老师的带领下,双学位班的同学们来到了中国重要的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开启此次的“碳”路之旅。
(一)南田村
香洲奇甸,琼岛明珠,位于海南省中部的屯昌县是这次生态环境实习的第一站。 “涧壑深幽避晟晨,千丈藤萝古木昏”,在这片树木与树木摩肩接踵,河流与河流比邻而居的富饶土地上,屯昌人民是怎样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融合的呢?“双碳”政策如何造福这里的万千民众?种种问题等待着我们去实地探究访查。
7月19日上午,一行师生来到了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南田村。全体师生首先在入党誓词前进行了光荣肃穆的宣誓,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愈发坚定的信念开启了本次实习。
在朱书记的引导和激情讲解下,我们了解到南田人民在反“围剿”斗争中的无畏精神与慷慨奉献,冯平同志永不叛党、斗争到底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每一个人。南田村的红色教育资源是其独有的优势,但南田不仅有红色基因,还有绿色肤表——明澈如镜的湖水,鸭果共生的画卷,无不彰显着南田这一隅天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为其表,红为其蕴,这是南田的发展之道。
(二)梦幻香山
与先前的村落不同,梦幻香山是由企业投资,带领着当地村民共同建立的一处景点。通过了解,同学们得知景区内种植了数百种香花、香草、香树、香果,深度融合了休闲农业与乡村观光旅游,将本地的自然香草资源充分利用,打造了一条“香草种植-香物制造-香氛旅游”的完整产业链,带领村民绿色致富。在香的海洋里,大家识香草,品香果,浴香氛,馥郁的气息令老师同学们都如痴如醉。企业带动,村企共荣,这是梦幻香山的绿色发展之道。
(三)咸六村
翌日,同学们经过休整,再次活力充沛地踏上了“碳”路之旅,一行师生首先来到了“画里之乡”咸六村。一幅幅色彩鲜艳、构图巧妙的油画正惬意地躺在阳光下蜕变。在村里支书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在屯昌研璞轩美术学校的基础上,咸六村大力发展农村油画,坚持特色化、差异化、产业化发展战略,采取“油画学校+油画基地+油画街”的模式,打造绿色旅游品牌。以笔为锄,纸田共犁,这是咸六村基于绿色农村的发展之道。
(四)青梯村
与艺术气息浓厚的咸六村道别后,我们来到了青梯河岸的青梯村。通过介绍,我们得知村里随处可见、毫不起眼的小草,随意拔起一株竟都可入药,这便是青梯村孕育独特的南药文化的基础——药材种类繁多,数量丰富。在药材展览馆中,各式各样的药材令人应接不暇,强力广泛的药效引得赞叹连连。
在乌坡镇符书记和村支书的带领下,我们还参观了青梯村雅致幽静的小艺术馆,得益于村民历代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青梯村用她的秀美风景吸引了大量摄影爱好者于此交流聚会,进一步促进了村里旅游业的发展。南药为基,以影会友,这是青梯村的发展之道。
(五)林科院枫木实验林场
从青梯村别后,一行师生来到了海南省枫木实验林场,这里的林园种植着各种各样的热带书种,它们身材高大魁梧,枝叶繁茂,遮天蔽日,对于固碳有着重要的作用,同学们在这里学到了许多有关热带雨林的知识,受益匪浅。
屯昌小结
在两天的实地调查实习后,我们在屯昌的“碳”路之旅也将落下帷幕。在我们参观的乡村中,屯昌做到了“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充分将村庄的特色资源禀赋融入绿色发展之中,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旧的一页悄然翻篇,没有正式道别;新的秩序加速拼图,不会友情提示。以高污染高能耗换取经济发展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则是绿色可持续发展。行前我们认为屯昌人民或许会因为地区经济较落后的因素从而缺乏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但事实证明我们大错特错,屯昌人热情而淳朴,他们永远对脚下这片养育他们的土地怀揣着敬畏与深情。屯昌乃至整个海南均是如此,如何将他们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正是“双碳”致力而为的。“双碳”是承诺,是国之大策,是大国担当,是生态资源的变现,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是悬在高污企业头上的一把戒尺,是流入千家万户人民心田的暖流,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经之路,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关键法宝。“双碳”之旅,道阻且长,或许这一次的屯昌之行并不能解决如何利用碳汇为当地增收的问题,但是我们想要学习了解,并将一直在“碳路”上探路。纵有千难万险,吾侪且歌且行。
万宁篇
继丘陵与林田天作之合的屯昌之后,环境科学-会计学双碳班的老师与同学来到川泽与海洋交相辉映的万宁。“万福骈臻,万家康宁”,只闻其名,一幅阡陌交通,人杰地灵的画卷便在眼前徐徐展开。历经了3日在屯昌的实践,“碳”路者们于2024年7月21日清晨启程奔赴此次“碳”路之旅的第二站万宁。在这片守望在琼州之东的沃土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篇章又该如何书写?
万宁第一站:亚洲最大潟湖——小海。刚踏上小海北部的港北大桥,阵阵海风便扑面而来,濯去身心的燥热。整个小海大致呈葫芦状,我们身处的大桥之下是其唯一与大海连通的河道。仔细聆听老师的讲解后,我们知晓小海原来的水质优良,在湖与海千百年默契的配合下,这里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孕育出和乐蟹等数种特有物种。但后来渔民们晒盐养虾造成河道堵塞,昔日交流频繁的小海与大海也互相失联,小海逐渐化为一湖死水。经过“六水共治”的疏浚河道工程,如今的小海再次容光焕发,滚滚奔流的河水是它重获新生的见证。驻足桥侧,极目远眺,不见渔舟唱晚,粼粼波光中游曳的鱼群足够闲适;侧耳倾听,未闻雁阵惊寒,煦煦海风里呢喃的枝叶已然安宁。
翌日,为进一步学习小海的治理工作,我们来到了小海南部的“葫芦底”,这里距连海通道十分遥远,水体的更新更是长达180余日,因此水质较差,是治理的重点。在生态环境局人员的详细介绍下,我们了解了“六水共治”的基本情况,并且得知小海周围已经种植大面积红树林,正在尝试红树林碳汇。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小海的水质目前已经可稳定维持在Ⅲ类。这片养育了万宁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的潟湖从此以后不仅仅只是海浪与风的鬼斧神工,更是人类与自然心有灵犀的杰作。
告别小海,我们来到了兴隆热带植物园,尽管夜里掠过的台风“派比安”摧枝折木,园区里略显狼藉,但我们的热情依旧高涨。乘坐游览车,各种热带独有的花鸟鱼虫、香草奇木令人应接不暇。我们还参观了香料饮料研究所,这是对海南特有热带植物的科学研究,亦是利国利民的“最后一关”生态保护。偌大的园区就是一个巨型生物库,守护着国家的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的保护是长久而复杂的,既要有“守望者”,又需要“先行者”。生态文明的时代已经降临,变革无处不在。从一个变局闯入另一个变局,坚守难分福祸,但求无愧天地;探索无论成败,背影自带光芒。只有严格保护与大胆探索同声共气、亦步亦趋,才能守得这一方绿水青山。
经天纬地,他们是小海水畔的猎猎风旗。
风口浪尖,我们是双碳康衢的佼佼先驱。
海口篇
海口,这座海南省的璀璨明珠,以“海天凭尺素,云树入诗笺”的诗意画卷迎接了我们“碳路者”小队的研学之旅。这里,不仅是旅程的起点,亦是终点,展现出了与屯昌、万宁不同的繁华风貌,不仅拥有更加现代化的城市风貌,也承载着计量并监测全省碳汇,推进海南省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重任。
初抵海口,心中怀揣着对双碳目标的思考匆匆前往屯昌,直至旅程尾声,重返这里,方才深刻体会到其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独特的魅力——钢筋混凝土与棕榈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交织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
我们踏入海南大学,与海南大学15vip太阳成执行经理孙轶斐老师、副经理葛成军、副经理廖建军、副经理万心怡等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
公司环境科学系系主任邱宇平老师将15vip太阳成的辉煌历史与创新成果娓娓道来;双碳班张玛雅同学简洁明了地介绍了环境科学与会计双学位项目的内涵与此次暑期实践的概况;班主任郭茹老师详细阐述了公司碳中和研究院的相关情况,尤其是在气候变化应对科技创新、碳中和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的一系列举措,凸显了对双碳议题的重视与担当;带队老师李少林则总结了此行的收获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步履不停,师生们来到本次研学的最后一站——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博物馆。我们不仅走进了红树林的生态世界,更是在这里深刻感受到了双碳理念的教育与实践。博物馆以其丰富的展品和互动体验,为我们揭开了红树林神秘的面纱——红树林凭借其独特的繁育机制与强大的抗盐碱能力,成为保卫海南海滩的树林卫士,有效地起到了净化周边水资源、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物多样化等作用。这让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系统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进一步了解了生物固碳与蓝碳方面的知识,以及这一特殊生态系统的诸多特性。
在博物馆的露天观景台上,我们远眺了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红树林,我们仿佛置身于天然氧吧,清新的空气和丰富的负氧离子让我们心旷神怡,心中更是涌起了深深的感慨和敬意。
红树林不仅稳固了堤岸,防止水土流失,更在潮起潮落中,默默地吸收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里的每一株红树,都是一名无声的碳捕捉者,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碳储存于树干、根系和土壤中,为地球减负,为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我们的研学之旅圆满结束,但双碳的征程才刚刚开始。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绿色转型是全球经济的必由之路。”未来已来,双碳目标的实现,就在我们的脚下。我们深刻体会到,双碳之路,是一条通往可持续发展的光明之路,是一条连接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桥梁。“碳路者”小队,虽只是这双碳宏伟画卷中的一笔,但我们的每一步都坚定地走在双碳的道路上。让我们携手共进,以坚定的信念推进双碳目标,以创新的科技支撑双碳路径,以全球的视野拓展双碳合作,以不懈的努力铸就双碳梦想。双碳之路,我们将一直前行!
海南深处探绿意,生态实习绘青春
环会班中聚智慧,双碳战略谱华章